在位于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里,有一根特殊的“红绳”——它既是课堂上的礼仪教具,也是助力乡村妇女增收的致富工具,更是连接教育初心、民族情谊与文化传播的情感纽带。
这根“红绳”的编织者,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礼仪培训师钱志芳。从教二十余载,她以红绳为媒,扎根三尺讲台育英才、深入乡野助共富、走向国际传文化,将“敬、信、雅”的理念融入每一段实践,诠释着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红绳系课堂:深耕教学,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骨干教师,钱志芳带领团队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小商品营销特色、双创能力培养特色,推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发在线课程获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编教材入选国家第二批“十四五”规划教材。
“一根红绳,沿着一定的编织规则,变成了我手中的中国结。做人也是同样道理,贵在守责。”钱志芳一边说,一边手指翻飞,红绳在她手中穿梭盘绕,渐渐显出一个中国结的雏形。她将编织过程巧妙融入课程讲解中,用红绳牵引出课堂主题,让抽象的理论在指尖变得生动可感。
“钱老师的课总能把看似枯燥的内容‘编’进我们心里,一根红绳,一堂课,既学到了知识,也记住了道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位学生说道。

她坚持立德树人,将“一根红绳”融入课程思政,主持项目《以“一根红绳”牵引的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终身学习继续教育重大创新任务立项。
她“以礼化人”为育人理念,将“敬、信、雅”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用情怀滋养学生成长,用专业培育职业精神,以“红绳系心、信义立行”的育人实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红绳牵山海:赋能巾帼,做乡村振兴的播种者
“要让红绳从课堂延伸到山海,成为乡村妇女的‘致富绳’。”带着这样的信念,钱志芳创新成立学校先锋创业班级——共富教练班。
帮扶的工作充满了艰辛与快乐。2023年7月,钱志芳带领学生团队远赴四川丹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驻点帮扶。30多天里,他们依次进入十二个乡镇入户开展教学。
有一次,前往梭坡乡时,遇到一段陡坡弯路,车辆无法前行,一行人不得不下车推行,以致到山上农户家时,天已大黑。翘首以盼的七八位想学手艺学直播的孃孃,看到不辞辛劳奔波而来的师生时,发出一阵欢呼声。随后,她们兴奋地在院子里拉起电灯泡,打开手电筒,在这样的光照下,认真学到夜深人静。
“那天下山时,已经很晚很晚了,大家也筋疲力尽,但心里始终涌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充实感,有学生不住地说,‘太有意义了’。”回想起那一晚,钱志芳依旧难以忘怀。

在一系列的帮扶中,钱志芳逐渐构建起“人才培养+巾帼助农”的全国首创服务育人新模式。通过培训大学生掌握数字营销和中国结等传统手艺,助力“直播+鸡毛换糖”新商人、“直播+一根红绳”新匠人、“直播+乡野村趣”新农人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她的足迹还延伸到山西天镇、新疆温宿、浙江磐安等地,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偏远地区妇女超3000人,带动人均月增收1800元以上。她用教育初心点亮共富灯火,以专业赋能传递巾帼力量,实现“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共富。
红绳连中外:推广文化,做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红绳是中国传统手艺的象征,更是传递中国商礼文化的使者。”四年来,钱志芳以“红绳”为文化符号,面向哥斯达黎加、约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10余期电子商务与数字经贸国际研修班,培训官员、企业代表500余人。
研修课堂上,她不仅热情地向外国学员分享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秘诀和电子商务的创新经验,更通过一根根红绳,传递着中国“以礼相待、诚信经营”的商业文化。
“别小瞧这个中国结,这是把中国的‘礼’、‘勤’、‘巧’编织进结里。”在手把手指导外国穿针引线、编织同心结时,她徐徐道出中国结蕴藏的文化内涵,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的‘礼’,是手把手里的真诚;中国的‘诚信’,是每一个细节里的认真。

借助这根红绳,钱志芳传播中华商礼文化、分享中国市场建设经验、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提升经贸管理水平,促进中外市场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职教人的开放与担当。
从课堂到山海,从国内到国际,钱志芳用“一根红绳”系住了教育初心、共富使命与文化担当。这根红绳,织就了学子成长的阶梯,织暖了乡村妇女的生活,更织通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她,始终是那个执着的“编织者”,以专业为针,以热爱为线,在教育与服务的道路上,继续编织着更多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新闻链接:http://ckxw.cnwomen.com.cn/fh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414475&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