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潮新闻:钱志芳:一根红绳系初心,编织育人共富路

来源:潮新闻 媒体级别:省级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  日期:2025-11-10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根特殊的“红绳”——它既是课堂上的礼仪教具,也是助力乡村妇女增收的致富工具,更是连接教育初心、民族情谊与文化传播的情感纽带。这根“红绳”的编织者,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礼仪培训师钱志芳。从教二十余载,她以红绳为媒,扎根三尺讲台育英才、深入乡野助共富、走向国际传文化,将“敬、信、雅”的理念融入每一段实践,诠释着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红绳系课堂:深耕教学,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骨干教师,钱志芳带领团队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小商品营销特色、双创能力培养特色,推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发在线课程获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主编教材入选为省级新形态教材并推荐参评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她坚持立德树人,将“一根红绳”融入课程思政,主持项目《以“一根红绳”牵引的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获教育部终身学习继续教育重大创新任务立项。她“以礼化人”为育人理念,将“敬、信、雅”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用情怀滋养学生成长,用专业培育职业精神,以“红绳系心、信义立行”的育人实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钱志芳在课堂上开展商务活动礼仪实训

红绳牵山海:赋能巾帼,做乡村振兴的播种者

“要让红绳从课堂延伸到山海,成为乡村妇女的’致富绳’。”带着这样的信念,钱志芳创新成立学校先锋创业班级——共富教练班,构建起“人才培养+巾帼助农”的全国首创服务育人新模式。通过培训大学生掌握数字营销和中国结等传统手艺,助力“直播+鸡毛换糖”新商人、“直播+一根红绳”新匠人、“直播+乡野村趣”新农人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2023年7月,她带领学生团队远赴丹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驻点帮扶,通过“集中培训和入户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传授中国结编织与短视频拍摄、剪辑技术、直播技能;累计培训绣娘、农户1100余人/次,送教上门600余户,发布短视频400余条,浏览量超150万人/次。培育藏家绣娘主播近百人,举办百家绣娘直播大赛,两小时点赞数量达到895万次,成交订单2596笔,销售额12.56万元。此后每年暑假,共富教练班的学生都会前往丹巴开展常态化帮扶,助力打造“丹巴美人脆”等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她的足迹还延伸到山西天镇、新疆温宿、浙江磐安等地,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偏远地区妇女超3000人,带动人均月增收1800元以上。她用教育初心点亮共富灯火,以专业赋能传递巾帼力量,实现“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共富。“共富教练班”的实践获得《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国家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钱志芳(二排中)带领学生在磐安开展中国结编织技术教学工作

红绳连中外:推广文化,做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红绳是中国传统手艺的象征,更是传递中国商礼文化的使者。”四年来,钱志芳以“红绳”为文化符号,面向哥斯达黎加、约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10余期电子商务与数字经贸国际研修班,培训官员、企业代表500余人。

研修课堂上,她不仅向外籍学员分享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经验与电子商务的创新经验,也通过红绳传递中国“以礼相待、诚信经营”的商业文化,让学员在动手体验中感知中华传统魅力,让外籍学员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传播中华商礼文化、分享中国市场建设经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升经贸管理水平,促进中外市场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职教人的开放与担当。

钱志芳(中)开展发展中国家小商品市场建设研修教学与学员合影

从课堂到山海,从国内到国际,钱志芳用“一根红绳”系住了教育初心、共富使命与文化担当。这根红绳,织就了学子成长的阶梯,织暖了乡村妇女的生活,更织通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她,始终是那个执着的“编织者”,以专业为针,以热爱为线,在教育与服务的道路上,继续编织着更多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新闻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95539&source=weixin

上一条:央视新闻:“数字赋能 丝路新程”科普系列活动在浙江义乌启动

下一条:新华每日电讯:浙江金华:打造对非合作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