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浙江高校网络思政中心:请查收!这份高校“红马甲”图鉴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媒体级别:省级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日期:2025-03-07  

 近日,由 34 家高校联合发起的“浙江省高校学雷锋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我省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迈入新阶段。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彰显青春力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62年岁月流转

雷锋精神

始终照亮青年前行之路

奋进在新时代的春风里

我们以青春之名续写“雷锋日记”

用行动诠释“向上向善”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这个三月

一起解锁浙里高校“红马甲”图鉴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韶光共夕阳”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完善社会养老服务的目标,为浙大学子搭建孝老敬老伴老的志愿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已覆盖杭州市望月社区、翠苑一区等5个社区,服务老人200余位,招募志愿者200余名,服务时长超600小时,取得显著成效并广受好评。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耳涡”项目,通过建立无障碍观影平台,将电影原声转化为适配人工耳蜗的定制化声波频谱,让听障观众精准捕捉角色对话的细腻情感与场景音效的层次变化,为听障人士架起感知光影的视听桥梁。项目已成功制作80+部无障碍影片,服务超30000人次。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星芒引路,球动未来”孤独症儿童公益体育课程项目,践行“以体助人、残健融合”理念,为孤独症儿童开设篮球与足球公益课程。通过基础训练与趣味游戏,引导孩子们感受运动的快乐,提升身体协调能力。未来,将持续助力残障教育发展,用体育力量传递雷锋精神,温暖特殊群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普公益项目,创新采用“科技体验+课程实践+思政育人”三维模式,助力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师成长。杭电学子担任导师,开设融入思政元素的趣味课程,让青少年们在实验室体验智能车自主避障、无人机飞行作业等技术,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最美人墙”西湖湖滨文明引导项目,连续9年组织志愿者参与西湖湖滨步行街节假日秩序维护,累计服务超16万小时。志愿者采用“X形斑马线”动态队形,根据180秒红绿灯周期快速变换,高效分流日均超8万人流,同步提供交通指引、景点咨询等服务。

丽水学院

     丽水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项目,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服务地方大型赛事、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突出。该项目每年向地方输送超过2000名赛会志愿者,连续四年暑期深入丽水各社区开展“绘本+伴读”活动,坚持在乡村进行支教帮扶和产业调研等志愿服务工作。

浙大城市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西城心旅”暑期社会实践项目,20年来,通过“七彩假期夏令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设立奖学奖教金”等方式,助力西部民族地区和省内山区26县教育扶贫、服务乡村振兴、增进民族团结,用青春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温州理工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青创π”志愿服务项目,聚焦服务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大型科创活动,自2021年以来,累计为青科会、澜湄国家创业教育论坛等15余场大型赛会活动输送近3000人次志愿者。团队创新“志愿导师制”“岗位轮训制”,依托校地合作平台,持续为全球科技交流注入青春动能。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小星星朋辈心理赋能团辅项目,旨在创新构建“专业引领+朋辈互助+趣味实践”三维体系,以“志愿服务+心理赋能”模式,积极弘扬 “八字精神”,持续传递爱与温暖,构筑有温度的心理育人生态。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7℃建德马拉松志愿服务项目,从2021年至今,组织了2000余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建德马拉松。志愿者们通过岗位矩阵化管理,精准覆盖28个关键服务点,形成全赛程服务闭环,以专业素养和优质服务完成各项核心任务。连续四年获评“优秀志愿者团队”,构建起校地协同育人的实践范本。

新时代青年

以青春之我

在躬身力行中

让奉献之微光成炬

浙青年

学雷锋

永远在路上

新闻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voLNEM4JQMQZ3aLSIyVDlA

上一条:潮新闻:邵永红:扎根大学、热爱生活,用艺术传递温暖和力量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超20位台青参访浙江义乌 电商研习“超有料”